over 11 years ago

從這次打造 Logdown 的過程中,我還學到寶貴的另外一個經驗:「先做軟體,不要先做平台」。

打造「平台」,幾乎是大多數人對於做網站的第一個預設想法。

如果你跟你的朋友說你要做一個網站,然後說你不是做平台,那麼大概有 99% 的機率他會以為你是瘋子,不然就是超級外行的笨蛋。如果你跟投資人說,我們沒有要做平台。嗯,他可能連見你都懶....XDD

盲點一:「平台」=「賺錢」=「成本很低」

這個道理很簡單:「平台」=「很大」、「大」=「賺錢」。「平台」=「很多人會主動貢獻內容」、「很多人會主動貢獻內容」 = 「成本很低」。所以,如果你一開始就宣告不做平台,「正常人」會把你當「瘋子」。

盲點二:一開始就要作「功能完善」的「平台」,不然之後修改的成本很高

因為從以前到現在,打造一個網站因為架構和技術上的關係。軟體修改的成本一直被認為是很高的,所以絕大多數人的傾向是:「我應該一開始就要企劃完善,否則之後修改的成本很高。」

而網站上線之後,若網站一開始使用成效不佳,大多數的人檢討也會傾向「應該是宣傳不夠的關係」。


網站失敗的例子很多。後面的結局在趨勢部落格上多到不勝枚數。但有幾個共通點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。

  1. 平台「大」不一定「賺錢」。「大」但不知道如何「賺錢」、虧得一屁股的到處都是。
  2. 作平台不等於「很多人會主動貢獻免費內容」。事實上一開站就是死城的平台到處都是,而這件事情會嚇到很多第一次的網站經營者,所以他們下意識的直覺就是花錢「請人來生內容」以避免「死城效應」,否則「死城效應」會讓這個網站在第一個月直接就 GG。
  3. 幸運的用錢熬過頭幾個月後,發現使用者和內容成長的速度還是遠低於預期,沒有使用人力或資本介入,直接放著還是會 GG...

.....(後面的事情寫都寫不完...)

但總而言之,「規劃」過的網站上線後多數的問題是這樣的:

(1) 事情不會如想像一樣的發生。而且絕對比你當初預期之外的的最糟狀況還要更糟。
(2) 不知道如何解決「死城效應」,只好用錢續命。
(3) 六個月以後終於發現問題完全不在「宣傳不夠」。而是在於「沒有解決任何問題」、「解決的問題價值不夠付薪水」。
(4) 九個月以後,發現解決根本的問題的手段在於「改版」(因為原先的手段錯了)。但「改版」會遇到的問題在於「舊的功能是否要留著,砍了很可惜」。「新舊版本並存的軟體成本問題」。「開發新版本的金錢成本問題和時間成本問題」。


承認失敗永遠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: 往反方向而行

無疑的這對誰來說都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困境。勵志書上常說「承認失敗永遠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」。我在自己上班的時候,曾經作過很多網站。在做過那麼多網站之後,我認知到,「先作平台」是一條我完全負擔不起的路;上班的時候公司的錢多到花不完了,但是還是避免不了掉入這樣的問題。現在我擁有的只是一個更小的公司,自然更玩不起這樣的作法。

所以我這次實驗方向就是:反方向而行。不要急,只做我做得到的事情,看看什麼事情會發生 ( 原先的公司 Rocodev 主要業務還是接案作軟體開發,內部生個產品還算養的起)。令人驚訝的是,我看到了許多以往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世界。

「第一時間」不作平台,只「解決問題」

雖然打造一個「像樣」的「平台首頁」對我們來說「開發成本」是很低(註)的。而且在產品上線之後,許多朋友就覺得我們有機會打造像 Medium 這樣的寫作平台。一直希望我們加上「社群首頁」、「社群功能」,往平台發展。

但是我們一直有意無意的「拒絕」這麼做,直到最近才終於上了 Explore Logdown 這個功能。

在此之前,我們幾乎把接近 100% 的重心都放在打造 Logdown 的「寫作工具」之上。我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心力在打造這個編輯器之上,如果你知道我們在這個 Markdown 編輯器上花的心力、開發的 Editor Hack、和遇到的問題難度,你可能會嚇一大跳...(有空我會請同事簡單介紹我們解決了哪一些在實作編輯器上的 issue ...)

因為我相信一件事:「有解決到的問題的軟體才會有人要用。」

身為平台者開發的我們,往往會有一個巨大盲點:「我開發了一個平台,就會有人主動來用。」但若以使用者的角度來說:「你開發了一個平台,關我屁事,為什麼我要主動用,甚至從此搬到你家。」

我們之所以會把所有的優先權,幾乎全部貫注在後台功能之上。是因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愛上我們自己的產品,不覺得不用 Logdown 寫部落格會死,那怎麼有可能讓其他人也喜歡用。

而一旦大家喜歡用這個工具寫文章,自然內容的產生質和量就不是什麼問題了,作平台的門檻也沒有那麼高了。

(目前文章不包含搬家的文章,在 Logdown 上大概每個月文章產生速度大約在 6000 篇以上,系統文章數量目前是 14 萬篇以上...)

只有一件事需要作:「把產品做好」

Logdown 在頭三個月幾乎不作所有「社群平台」有關功能,還有一個沒什麼人知道的好處:不用花時間去分辨使用率低到底是因為宣傳不夠的關係,還是純粹只是因為產品爛...。如果沒人用,就是產品很爛沒有第二句話好說 XD

如果一個產品的問題相對只剩下產品品質,那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只剩下「把產品做到好」。不用為其他不存在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還一點效益都沒有。

軟體就是必須要一直調整,一直砍掉重練...

在做這個產品時,我們還在心理上先接受了一個事實:作產品就是要一直修改一直修改一直修改,必要時還要砍掉重練。雖然我們是職業軟體開發團隊,但不代表我們就沒有開發成本問題。

修改在往常讓 RD 難以接受的是因為:

(1) 軟體修改成本很高。(有可能因為是當初假設錯誤,或者是程式碼規劃不好)
(2) 你不知道修改之後,效果會比之前的好還是之前的爛。情感上很難接受以前的功能是「作錯了」這件事。或者只是「不覺得別人(通常是 PM)的意見是正確的」。

因為我們的開發是 Complain Driven Development(被不同人抱怨三次以上我們才要作)。Feature 正確率大概有 90% 以上...

當團隊基本上知道自己起碼是按照一個「相對正確」的方向走過去。心理上就不太會抗拒「修改所產生的成本」這件事。

一開始就作「收錢」的產品

許多人會對 Logdown 的「大膽」感到驚訝,為何一個「開發中」的軟體,就打算收錢?這在許多方面看來都是覺得奇怪的:

(1) 你們不是第一個作部落格軟體的。如何有自信讓使用者「好」到「值得付錢」?
(2) 一開始就收錢,不會把使用者「嚇跑」嗎?

我想這沒有絕對的答案。若要談當初的想法,我的觀念純粹是:

(1) 我現在開公司,做的東西理論是就是要收錢的,只是何時才要收?
(2) 我不想按照免費使用者的建議努力去作,做出一個到最後叫好(很多人稱讚)不叫座(根本不賺錢)的東西。
(3) 我不覺得「好」= 「值得付錢」。我認為「有解決問題」= 「值得付錢」。

我想最快知道要如何賺錢的方式,就是用直接一點的手段去作,直接收一個「還可以接受」的價錢,看看會發生什麼事。當然這個手段,現在由結果看算是相當不錯的:

(1) 網路上馬上有人罵,「哇靠,一個 Beta 的東西,沒有 OO 和 XX 還敢收錢,要不要臉」。我馬上就知道原來要收錢,至少要作 OO 和 XX,不用猜老半天...
(2) 朋友密我:「hmmm...但是你們可不可以把哪個 feature 改成這樣那樣,只差這個,我就願意付錢了。」我馬上就知道,哦,原來某些使用者最在意的是什麼功能一定要做到,他們願意付錢就只買這個功能。
(3) 其他公司直接打給我說:「hmmm...你們可不可以作什麼什麼功能,我願意付錢作 Enterprise 客製。」

我們是一個非常小的團隊,根本沒有能力負擔市場調查的成本,但是只公告了我們要收錢,我們馬上就知道要如何賺錢了。而甚至結果也不差,我們第一個月的收到的數字甚至可以打平整個開發團隊的薪水...(原本以為作部落格一定會賠的要死...)

甚至還有更意料不到的事情:使用者說我們的編輯器只用在部落格系統上實在太浪費了,可不可以作什麼什麼系統也用這個編輯器,他們也願意付錢 XDDDD

Summary

當然,這樣做的心臟要非常大顆。因為這樣做的方式,跟「一般作網站」的方式,差異非常非常的大,遭受周遭的人質疑也會非常非的兇,你甚至不可能在一開始拿到任何資源,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你這樣會是有結果的。但不可諱言的,這卻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,我一直想看看這樣作,最後究竟會看到怎麼樣的世界。

我在 2011 年寫過一篇文章: 魔球,一個搞清楚產業重點的棒球故事 。這篇文章其實就是當初我創業的動機之一,只是在這篇文章裡面這樣的手段,不管身在哪一個公司,是不可能被任何老闆准許的。所以最後才走上了創業這條路。

Logdown 才剛開始沒幾個月,現在小小的成績實在不能證明什麼。但是,我開始知道原來不走那條相對很遠的路,也是可以的。


廣告:歡迎試用 Logdown,一個很棒的部落格寫作平台,我猜你應該也會喜歡它的。

← 一趟 MVP 的旅程:在 Logdown 學到的幾件事 Maintainable Rails View (1)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