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ver 8 years ago

小小的系列,總共六篇。

這一系列文章,其實也算自己的一個觀念掙脫蛻變。

我是一個從最底層工程師掙扎爬起來的創業者。從自己只是執行者,帶 1-5 個人、5-10 個人、10-50。小公司、大公司都做過。瀑布流、敏捷專案都經歷過。

我曾經認為公司成長不了是因為內部亂成一團,到處失火,所以跑去學專案管理。學成並精通專案管理以後發現,專案管理並沒有辦法救公司。甚至專案管理的極致,甚至會扼殺成員的主動性。

敏捷沒有辦法讓公司成長

我曾經也相信「一開始」就做好專案管理的規劃,是一個專案日後快速成長的關鍵。但我卻發現 Startup 的「機會」,是存在混亂與風險之中,而不是在完美的時程與 User Story 中。越規劃只會讓團隊越栽在「規劃」與「現實狀況」的掙扎之中。

最後我開始好奇,以前曾經相信的這些「假設」與「鄉野傳奇」是怎麼來的。

經過反覆的思考,我才越來越發現:專案管理是一個「工業化革命」下誕生的「名詞」。目的從來不是解決小組織的挑戰,而是「大組織確定命令後」,為了大幅加速命令執行速度的手法。

不管是「瀑布流」或者是「敏捷」管理。本質上還是只是「假設一個不知道當初時空背景以及誰下的命令」,「埋頭努力執行」的手段。「敏捷」本身並沒有大幅掙脫這樣的輪迴。只是讓中間的冗事被執行的機率被降低了。

所以大家還是能見到在 Startup 界聽到的真實誇張,卻不讓人意外的極端例子:「一個拿到投資的頂尖團隊,完美的執行敏捷手段,最後卻做出一個市場沒人要的垃圾」。

專注於「協作」而非「管理」

環顧世界上,更多產品能夠成長的團隊多半是這樣的狀況:

  • 亂七八糟半路自學程式的 Founder
  • 莫名其妙的打中市場需求
  • 雖然拿到很多錢,但是雇人非常謹慎
  • 很少聽到他們分享什麼專案管理的文章,但是卻可以做出厲害以及暢銷的產品體驗
  • 他們一直提到「同一價值觀」這件事

我從這一兩年來,深入研究成長這個主題後,才開始發現。原來「專案管理」這個技巧一點都不重要。更重要的是「專案協作」。

  • 管理指的是「控制人去做你想做的事」
  • 協作指的是「提供工具與基礎設施,讓眾人齊一往同一目標奮鬥」

總結

現在的這個社會,你越仔細觀察,越發現絕大多數的人,做事的方法是類似的:

  • 假定一個遠大目標
  • 制定高速成長的完美計畫
  • 招募一大幫「個體優秀」的團隊成員
  • 利用完美的敏捷技巧,快速達成當初的遠大目標

看似完美,但是最後會掉入相似的結局。不斷的投注完美的想像,最後無法承受現實生活中的挑戰,最後崩潰。差別只在於專案目標不同,成員名字不同。

很多人以為異軍突起的 Startup 成功都是機遇。事實上真的不是。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,與共同的做事方式。也就是在這六篇文章,裡面我提的方法會造成的結果:

  • 共同目標與價值觀
  • 互助扶持的同步
  • 專注於應對現實的變動,而不是成為一個完美稻草人
  • 找出正確以及有價值的 TA 與產品方向
  • 不再同樣的蠢事上犯錯

這才是 Startup 需要的做事手段與價值觀。

← 創業公司 Startup 如何做專案管理(六) 工程團隊如何做專案與程式碼管理 (一) →
 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